联系电话:010-85711667
中油海航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
油服上市公司估值悬殊 中曼石油上市后价值几何
来源: | 作者:cohna | 发布时间: 2017-01-13 | 311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 在整整一年前的时候,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油服上市公司石化油服(600871.SH),其市值还高达1000多亿元,仅仅一年的时间,该公司的市值就缩水到500多亿元,几近腰斩。

  市值缩水的背后,在公司过去一年主营利润的大幅跳水,截止到2016年三季度,公司的主营利润亏损额已经超过88亿元,机构预计公司全年业绩将创下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幅度。

  相比于石化油服,目前在A股及H股上市的国内众多油服行业上市公司,其市值规模普遍不高,尤其是对于港股上市的百勤油服(2178.HK)和安东油田服务(3337.HK),两家公司目前的市值水平只有8亿港元和26亿港元。

  在国内油服行业,除“三桶油”旗下的三大油服公司能够具备全产业链实力之外,多数民营油服公司受资本、经验以及技术等壁垒所限,通常选择专业化的发展模式,如在钻井、 钻头、测井、物探、海洋工程等子行业进行深度垂直细分,通过专业化优势扩大市场份额。

  一些规模发展较大的公司,能够采取局部一体化的策略,通过对多个细分市场进行整合,提高自身竞争力,逐步向综合型油服企业发展。

  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、加强协同效应,也为满足石油公司的综合服务需求,国际油服市场并购交易频繁,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10月份,国际油服行业巨头贝克休斯与全球最大的设备供应商美国通用电气(GE)完成整合。借助于成熟的资本市场,行业内的各类企业纷纷进行外延式的扩张或多元化的合作,市场呈现出综合一体化的趋势,综合性油服企业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延伸到油服产业链的各个角落。

  尤其是在石油价格处于低迷期,油服行业往往会更加倾向于通过向产业链上的延伸,以缩短油价上涨业绩受益时滞,同时要摆脱现有业务的依赖,积极向海外市场转型,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,此外还有就是借助油价东风,在行业底部并购扩张,扩大规模快速发展。

  在国内油服行业,除了“三桶油”旗下的油服公司之外,民营油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0%左右,当整个石油行业进入低谷期之后,也推动了民营油服公司的走出去和行业横向整合,特别是在目前国内油田开采设备产能相对过剩的情况下,行业的整合空间巨大。

  正在筹备A股上市的中曼石油在其招股说明书当中也明确表示,公司未来会将投资方向从资产转向技术和品牌,在实现一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,通过多元化的手段租赁相关设备资产,走轻资产的发展道路,实现资源更为有效的配置。

  中曼石油在其上市材料当中表示,未来还将以上市为起点,不断提升资本市场的运作能力,拓展融资渠道,丰富并购手段,突破现今业务拓展中的资金瓶颈,并加快外延式发展的步伐,努力实现自身跨越式的发展,走重资本的发展道路。

  “轻资产”与“重资本”,在整个油服行业处于大整合期, 也将极大地提升中曼石油未来登陆A股之后的估值水平